:::

「唱自己的歌」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

新聞稿:2007
張貼人:張士厚公告日期:2007-10-01
96.10.01淡江大學新聞稿

  「唱自己的歌」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

    淡江大學校友李雙澤(1949-1977)是現代台灣文化界傳奇人物之一,集畫家、作家、民謠歌手和作曲家於一身。今年是他過世30週年,在張家宜校長的大力支持下,淡江大學與李雙澤紀念會共同於10月1日(星期一)上午10時在淡水校園牧羊草坪為李雙澤舉辦立紀念碑的活動,10月4日(星期四)下午7時在學生活動中心也將舉行「唱自己的歌演唱會 30年後再見李雙澤」,讓我們重新再認識這一個28歲就留下最美的念頭和音樂語彙,轉而離開人世的創作者。
多才多藝推動民歌運動風潮
    李雙澤在父母的培育下,進入淡江大學數學系就讀。淡江校園和淡水都是人文薈萃之所,在這裡,他充分地展現繪畫、文字寫作和音樂的才份,於1974年6月以25歲之齡在台北美國新聞處林肯中心開辦畫作個展。1975年初到1976年中,李雙澤到西班牙和美國遊學。回台後,1976年12月3日參與淡江大學一場「西洋民謠演唱會」時,他高聲呼籲「唱自己的歌」,引發熱烈的迴響,這是新歌運動的「淡江事件」。自此,他開始獨力創作或與友人合作,共完成了:《心曲》、《我知道》、《紅毛城》、《老鼓手》、《愚公移山》、《美麗島》、《少年中國》、《我們的早晨》、《送別歌》等9首歌曲。李雙澤歌曲的詩詞及音樂顯示台灣文化中罕見的心靈開放,自由和自信,不同於一般流行歌的裝清純或強說愁。他的呼籲和創作推動了新歌運動的風潮,淡江大學也成為新歌運動的重鎮。此外,他的文學作品也得到相當高的藝術評價,中篇小說《終戰の賠償》獲得1978年的吳濁流文學獎。李雙澤紀念會召集人曾憲政表示:在戒嚴時期,台灣退出聯合國後,鄉土文學論戰開啟,反美本土思想也逐漸蔓延,李雙澤正是實踐者之ㄧ。
用可貴的行動為生命譜出最神聖的樂章
    當眾人沈浸於他的創作歡樂之際,李雙澤卻於1977年9月10日在淡水興化店海濱為救人而不慎溺斃,年僅28歲。其人溺己溺、英勇救人的典範,長駐在我們的心頭。在小草藝術學院秦政德先生的倡議下,淡江大學與李雙澤紀念會於今年10月1日(星期一)上午10時在淡水校園牧羊草坪舉辦紀念碑揭碑儀式。紀念碑由雕刻家王秀杞先生設計製作,藝術史家蔣勳先生題碑--「唱自己的歌民歌淡江事件」,書法家張炳煌先生書寫碑文--「一九七六年十二月三日,李雙澤手拿可口可樂瓶走上西洋民謠演唱會舞台,質問我們的歌在哪裡後接連唱了補破網、雨夜花、恆春調與國父紀念歌,於是,唱自己的歌運動便從這裡漩渦般盪開繚繞…」。
    李雙澤過世後,淡江好友曾憲政、李元貞、王津平、梁景峰等人創立李雙澤紀念會,並籌募基金贊助淡江學生社團、表現優異的文學院及建築系學生獎學金。每年李雙澤的忌日,他們都會去探望他,今年也不例外,儀式後,李雙澤紀念會友人將共赴北投法藏寺李雙澤骨灰安息處造訪。
唱自己的歌演唱會 30年後再見李雙澤
    多年來,民歌歷經了萌芽、茁壯、開花與結果之後,有一度人們以為民歌已經凋零沒落了。但在許多的大型、中型、甚至小型的各種的民歌演唱會中,從觀眾熱情的反應與參與,可以確定民歌不是消失也不是過時,而是民歌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精神與文化之中。10月4日(星期四)下午7時在淡江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舉行演唱會,將邀請30年來創作類型的歌手,第一代的胡德夫將負責演唱李雙澤所創作的歌曲,中生代的雷光夏也是淡江校友,她將演出自己近年來精淬的作品,而新生代的張懸、艾可菊斯、陳永龍等也將共襄盛舉,為一直以來「唱自己的歌」的精神永遠傳承下去。這場演唱會是由陶曉清、馬世芳母子檔攜手主持,而30多年前李雙澤摔可樂瓶的那場演唱會的主持人正是陶曉清。
總是充滿音樂氛圍的校園
    七十年代,五虎崗是孕育校園民歌的溫床,除李雙澤推展民歌外,楊祖珺、李建復等校友以悠揚悅耳的歌聲,打動了無數人心。淡江雖然沒有音樂系所,但校園中總是充滿音樂氛圍,從大門活潑跳躍式的五線譜音符設計,到學生社團唱和與設置文錙音樂廳,歌聲總是滿校園。這就是本校提倡三環(專業課程、通識核心課程、課外活動課程)及五育(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)兼備的教育理念,在自由開放的學風下,激發了學生內在潛力,培育的學生不但有學識,更有才藝,是懂得品味世間美好事物的生活藝術家。
新聞聯絡人:曾華英0968990512

附加檔案:
最後修改時間:2011-05-03 PM 2:15

cron web_use_log